|
|
美中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美国进入窘迫转型期 |
来源: 发布日期:2009/7/27 16:38:10 |
|
John Delury:美国进入窘迫的转型期
John Delury,美国亚洲协会美中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John是一位年轻的学者,他目前正在负责一个名为《中国经济腾飞》的访谈项目,计划对500名中国人进行采访,采访对象包括私营企业主、经济学家、历史学家、艺术家、政府官员、公共知识分子、记者等等,对中国过去三十年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并从各个领域谈论关于中国崛起的实现。访谈内容最后将建成一个网站,告诉美国公众关于中国崛起的原因。
我们在John办公室的书架上看到,这里有全套的中国清代史,中文书数量甚至超过英文书。这位研究中国历史的学者,善于把中国的哲学思维融入到国家间的相处之道中,对当下的中国也有许多细致入微的观察,访谈内容十分有趣。
记者:你认为在今年G20峰会上,美国最首要的目标是什么?
John Delury
我觉得现在美国从某种意义上,正在寻找在新的世界秩序下的位置。美国的外交政策以及在世界上的领导者地位在布什当政的末期遭遇了危机。奥巴马总统当选后,作为对策,正在向着相反的方向行进。但美国的新角色十分模糊。所以我认为从奥巴马总统往下,美国新的一届政府,包括各州政府,他们正在为美国寻找一个新的角色,但他们还并不确切知道那到底是什么样的角色。
而金融危机也使之变得更加不易,因为它使中国和世界加深了对美国、对美国的模式、以及美国所代表的精神的怀疑。在布什时期,这种怀疑主要是指向外交政策,主要是在伊的反恐战争,而现在这种怀疑扩展到了针对美国整个的经济模式。所以这是一个很大的问号:美国还是不是那个世界级的无可匹敌的超级大国?
很多人认为新的世界正在重新变得更加多极化。所以这是一个很窘迫的转型期,要花上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但我觉得我们的转型已经开始。我们看到新的政府也正在为美国的新角色进行摸索。
记者:奥巴马说美国现在要以合作者的身份以国际社会打交道,这是一个新的态度吗?与之前有何不同?
John Delury
布什政府比很多届政府都更少关注合作,而是有一种狂妄的思想:美国可以使用军事力量或经济优势,或多或少地把世界其他地区改造成美国希望看到的样子。我觉得巴拉克奥巴马对美国的国际地位并没有这样的幻想。我不知道美国加强与世界合作是否是史无前例的,但美国确实有很长的与世界其他地区隔绝的历史。曾经美国有一种偏安一隅的模式,但现在已经不可能了。但如果你从美国历史的宏观来看,美国的这种与世隔绝的、偏安一隅的趋势往往是很强的。
美国采取合作的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在与旧的处于隔离与强势之间的处世哲学中偏离出来。如果我们真的从制度的角度去看的话,那么这确实是史无前例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与奥巴马总统的目标相类似的先例。这很伟大。我不知道这是否已经实现,但是很可能是今后很长时间我们前进的方向。
记者:很多人认为国际社会的现状对中国来说是一个机遇,现在也出现了G2这样的新概念,你认为中国在回复国际经济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John Delury
这很难说。我刚去过中国。一方面,我观察到,对中国经济有比较细致的研究的经济学家们都有一种自信,中国现在状况并不算糟,而且将比美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跟快的复苏。同时,与之矛盾的是,我发现中国的很多经济学家都认为,世界希望中国做的很多事情,是不能够做到的,中国聚焦在解决国内问题上,比如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分化严重。许多人已经摆脱贫困,但还有成千上万的人靠每天1美元或2美元在生活。在我看来,中国人很明白,在发展经济的道路上,他们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做。所以,中国人现在还是在接受国际上要求中国做世界经济的白马王子(white knight)的声音上有些犹豫。了解中国经济的人会说:我们现在还不适合承担这个白马王子的角色,也许几十年后可以。中国可能在21世纪做美国在20世纪做的,但是不会很快到来。
记者:现在中国对一些事情有些担心,其中之一就是持有大量美国国债。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John Delury
关于美国外债的外汇储备的问题是非常复杂的,既有核心的经济原因,也有地缘政治的因素。这很难条分缕析,因为整个系统并不是很透明,很难弄清中国在什么时候买了什么,经济方面很难弄清。退一步说,中国购买了美国的外债,中国做出了最佳的资金使用的决策。我甚至在经济危机到来之前,我已经感觉到,中国国内一致认为外汇储备已经过大。很大程度上由于几十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亚洲许多国家开始建立庞大的外汇储备,以防止再次受到类似的金融危机影响。
但中国由于复杂的结构原因,建立的外汇储备远远超过其所需要的。当拿回收益,把外汇转换成人民币时,外债储备将下降。所以在经济危机之前,我就感觉,中国就已经期望减少外汇储备。另一方面,中国严重依赖出口。所以在高额外汇储备和低值的人民币之间,有着很紧密的联系,低值人民币是中国出口产品成本低廉、保持出口的重要因素,你们突然间需要大量的出口,所以不能使人民币升值。所以这其中有一些矛盾。
从中美关系来看,美国有很多人很担心,他们害怕中国控制起美国的经济,并且借机进行制衡或者威胁。温家宝和奥巴马之间有一些互动,其中也暗存紧张的情绪。但总体来说,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或从地缘政治的角度,中美双方都需要合作:中国需要美国经济回升,美国需要中国理智的处理其外汇投资,逐步采取行动,对其所要采取的行动发出信号,以利于美国进行相应调整,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中美需要加强经济合作,而不是形成竞争模式。
记者:很多人对美国人的生活方式提出了指责,认为美国人消费了不能支付的东西,美国人对此有何反应?美国经济要如何向前发展呢?
John Delury
确实在世纪之交,美国的超前消费趋势过强,而中国的储蓄意识过强,结构上的储蓄过多。中国正在刺激人们更多地去消费,而美国,由于宏观经济的原因,我们的消费在缩减。我不知道人们是否愿意,但这又是一种自相矛盾,人们生活上更加拮据,所以人们花得少了,但人们花得少,经济又会萎缩,那么怎样摆脱经济衰退呢?
许多经济学家看到经济形势都很悲观,很多人也希望看到希望之光,希望看到摆脱困境的先例。长期来看,必须要有一种新型经济,让美国人减少花费,减少对超前信用的以来,从环境的角度看,这是好事,曾经在过去的五到十年间,美国的消费方式是失控的。所以减少花费、对消费依赖度降低的经济模式,对地球是有好处的。
同样,对于中国,这也是一个强制推行可持续性消费很好的时机,它能避免中国冲到美国的覆辙,不走上过于依赖信用消费、破坏环境的经济发展之路。
记者:正如你所说,世界正越来越期待中国能提供解决经济危机的方法,从政治角度这多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John Delury
总体感觉,中国是正在崛起的。现在“中国崛起”在google上是很热门的搜索词,经济危机可能会加速以上趋势的发展,现在在经济学家的观点中,中国将率先摆脱经济危机,实现经济反弹。这将有力推动这种概念,中国真正的在崛起。而美国和其他经济体将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真正反弹。也许他们可以恢复,可以保持稳定,但是他们并不是增长的引擎,如果中国能够重新有一个百分之七到八的增长率,如果人们忘了它是从百分之十三左右降下来的,那人们就可以惊呼百分之七到八的是一个很高的增长率。中国是一个冉冉升起的新星,至少从经济角度说。
记者:你对奥巴马执政期间的中美关系有什么看法?你认为希拉里·克林顿在其中将扮演怎样的角色,要知道她在中国是一个很受欢迎的人。
John Delury
提起希拉里的受欢迎程度,这很有趣。我一月来中国访问的时候,希拉里和奥巴马正在大选中竞争,我当时很确定奥巴马会赢得选举,成为总统,我把这个告诉我的中国朋友们,但他们不相信,他们很支持希拉里,认为她很棒,当时我就辩驳说,事实上,奥巴马执政对中美关系将更加有利,对美国的对外关系都更加有利,包括和中国的关系。
现在,两个人几乎都上台了,克林顿国务卿将负责关于亚洲的许多事务,美国现在最需要的是更加积极的中美关系。现在外交方面问题重重,美国需要从中摆脱出来。在伊朗、伊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的问题,牵扯了美国过多的注意力,所以人们自然更趋向于需求和平、繁荣、重整旗鼓,而这种状态正是中国现在所具有的。尽管两国有很多方面存在冲突和争议,但在这方面的需求使得我们和中国共同相处。
所以现在本届美国政府有很多积极的情绪,从奥巴马到克林顿,都希望能够与中国成功合作,也许在议会中,还有许多复杂的争议,但在政府方面,有很多良好的愿景和精力,促使此次合作。
记者:布什执政期间美国在国际社会上失去了很多朋友,但是中美关系却发展良好。你觉得中国人能对奥巴马政府有什么期许吗?
John Delury
主要是需要保持,而不是变化,确实布什执政时期,尤其是后期,与中国的关系很好。奥巴马和克林顿将不会改变此方向。他们主要是在环境和气候变化方面,进一步加强中美的合作。和布什政府不同的是,本届政府意识到此项议题的紧迫性,他们想和北京的政府合作,扭转环境恶化的趋势。这将是两国合作的一个崭新的领域,所以难免会引起许多费解。
记者:“中国崛起”项目都关注了哪些方面的人?现在这个项目有哪些进展?
John Delury
“中国崛起”项目已经创立一年了。我们跟踪一些人,采访他们中国崛起的原因。没有事先设计,是开放式的。采访对象范围很广,有CEO, 私营企业主,经济学家,投行人士,历史学家,艺术家,文化评论家,公众性的知识分子,政界经济学家,记者,政府官员,等等。像万花筒一样,采访每个领域关于经济崛起的实现。回顾过去三十年的发展历程及崛起原因。这很有意思,我学到很多。最后将建成一个网站,告诉美国公众,关于中国崛起的原因。还会出一本书。 相关阅读: 美国智库谢淑丽:中美关系继承多于改变 美国学者谈中美关系:合作坚实分歧复杂 美国亚洲协会会长称金融危机加速亚洲崛起 美国专家建议中国拿部分外汇储备稳定全球经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