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超140万人考国家公务员 外媒称阻碍中国发展 |
来源:染化网-您网上的染化花园,染料、涂料、颜料、糊料、助剂、色料的大家园,多彩生活,倾情染化!信息中心 发布日期:2010/11/30 9:30:40 |
|
中外公务员收入与社会平均收入对比图
2011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审核工作已于26日结束,最终报名人数达到1415138人,最热的职位创下了4961∶1的纪录。
对此,有外国媒体指出,人人争考公务员阻碍中国发展。而国内专家认为,“考碗”过热的直接原因是找工作越来越难,加之职业规划不清晰。
外媒
人才会失去创业积极性
面对中国的百万“考碗大军”,法国媒体评论称,如今“红领”已取代“白领”,成为中国年轻人最青睐的工作。韩国媒体也说:“全中国似乎都因公务员考试而忙碌起来。”
新加坡媒体指出,中国的“公务员热”将成为中国发展的障碍。文章认为,近年来,中国社会各阶层已出现过度求稳的心态,比如人人争抢公务员这个“铁饭碗”。在一个平衡规范、保障健全、法制体系完备的社会环境里,公务员仅仅是比较稳定的职业,并不符合那些创业心很强的人才。
“可以说,目前中国‘考碗热’折射出人们的信心不足,没有人再去专心踏实发展实业、积极创业。长此以往,国家崛起所必须经历的高端工业化进程将饱受铁饭碗心态不利影响。”文章说。
此外,英国媒体也指出,中国经济在以极快的速度增长之际,对铁饭碗的竞争仍旧激烈。
该媒体分析,在对“稳定”的追求之外,权力现在也成为青年人热衷“考碗”的重要原因。文章称,尽管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大国,私人投资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但在这个国家中,权力和地位的光环仍令政府职位深深吸引着很多人,其中包括一流大学的毕业生。
专家
直接原因是就业难
资深公考专家、华图教育高级副总裁于洪泽接受采访时指出,“国考”年年热,从社会发展背景来看,跟目前毕业生找工作难有直接的关系。
“现在,不仅仅是公务员热,还包括考研热等,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就业问题。”于洪泽说。
另外,他表示,报考公务员也受家庭因素的影响,“比如说,报考公务员的应届毕业生,至少有60%都是家里希望报考。”
于洪泽认为,这些都与目前的社会环境有一定的关系。“在企业工作,竞争比较激烈,而公务员人们一直都认为是比较稳定的,多数考生本身又有着求稳怕乱的心理,自然就导致了公务员报考热”。
他还指出,“考碗热”的本质原因,是多数中国学生面对未来职业生涯、对自己的定位不清楚,没有一定的目标,“凡是眼前看到的东西都愿意去试试”。
预测
公务员报考热还会持续
于洪泽说,从目前来看,我国在政策的引导上,已经开始着手解决这一问题,且效果非常明显。
如大学生村官、三扶一支计划等,引导大学生深入基层。
于洪泽表示,这一政策符合中国社会现实,中国社会改革进入攻坚阶段,这就特别需要公务员,特别是省级以上综合管理类岗位,首先能够很好地在社会中历练,才有一个感性认识,再加上这一过程中不断地学习,有一个理性的认识,两者结合,对事物的判断都很清楚,更能够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
“今年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关招录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人员的比例从70%上升到85%。”这就是一个政策性的引导。
对于今年公务员报考热,于洪泽总结——“热而不乱,浓而不烈”,报考很理性,每天报考人数稳步增加,这与去年整个报考过程大不一样,去年报考后期人数激增。
于洪泽分析,公务员报考热这一问题在中国还会持续,政策的引导还会进行。
热点播报:“国考”报名9年增加16倍
华商网-华商报29日报道 2011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审核工作已于26日18时结束,最终报名人数达到1415138人,最热的职位创下了4961∶1的纪录。
2003年“国考”报名人数为8.7万,2011年报名数是2003年的16倍。
对此,有外国媒体指出,人人争抢公务员这个“铁饭碗”,中国社会已出现过度求稳的心态,这将成为中国发展的障碍。而国内专家认为,“考碗”过热的直接原因是毕业生找工作越来越难,加之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不清晰。
外媒声音
追求“铁饭碗”丧失创业积极性
新加坡《联合早报》尖锐地指出,中国的“公务员热”将成为中国发展的障碍。
文章认为,近年来,中国社会各阶层已出现过度求稳的心态,比如人人争抢公务员这个“铁饭碗”。在一个平衡规范、保障健全、法制体系完备的社会环境里,公务员仅仅是比较稳定的职业,并不符合那些创业心很强的人才。“可以说,目前中国‘考碗热’折射出人们对社会环境和市场体系的信心不足,没有人再去专心踏实积极创业。长此以往,国家崛起所必须经历的高端工业化进程将饱受‘铁饭碗’心态的不利影响。”文章说。
路透社的分析称,在对“稳定”的追求之外,权力现在也成为青年人热衷“考碗”的重要原因。文章称,尽管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大国,私人投资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但在这个国家中,权力和地位的光环仍令政府职位深深吸引着很多人,其中包括一流大学的毕业生。
专家分析
“国考”大热直接原因是就业难
资深公考专家、华图教育高级副总裁于洪泽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国考”年年热,从社会发展背景来看,跟目前毕业生找工作难有直接的关系。
于洪泽认为,“国考”年年热与目前的社会环境有一定的关系。“在企业工作竞争比较激烈,而公务员人们一直都认为是比较稳定的,多数考生本身又有着求稳怕乱的心理,自然就影响了公务员报考热”。
他还指出,“考碗热”的本质原因,是多数中国学生面对未来职业生涯、对自己的定位不清楚,没有一定的目标,“凡是眼前看到的东西都愿意去试试”。
于洪泽说,从目前来看,我国在政策的引导上,已经开始着手解决这一问题,如大学生村官、三扶一支计划等,引导大学生深入基层,效果非常明显。他分析,公务员报考热这一问题在中国还会持续,政策的引导还会进行。
84%受访者:“铁饭碗”“好福利”催热国考
□实习生 郑文倩 满晓颖 言莹 晨报记者 覃柳洁 徐哲
新闻背景: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最近结束。最终竞争比例或高于去年的59:1。公务员考试成名副其实的“国考”,而非一个简称。
新闻晨报28日讯 “晨报·问卷”最新调查显示,84%受访者说,目前“国考”热,最大原因是“铁饭碗”和“好福利”。
这次问卷通过街访、网络完成,共149人接受调查。上述84%受访者中,邓女士希望女儿当公务员,因为“稳定安逸,不用操心”。
占总数83%的受访者认为公务员考试不能反映一个人的真实水平。大学生小郑说,考试内容主要是常识和时事,但公务员需要的是专业知识。
公务员考试催生一个特别的族群——“考碗族”。占总数85%的受访者说自己或身边的人曾想过当个“考碗族”。剩余15%的人没有留意。
新闻透视:考公务员热映衬了社会现实之弊
郭立场
2011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审核工作日前结束,最终报名人数达到1415138人,最热的职位创下了4961∶1的纪录。有外国媒体指出,中国社会已出现过度求稳的心态,这将成为中国发展的障碍。(11月28日《法制日报》)
“国考”年年热,公务员已成为多数人提升价值的发展渠道。这里暂且不妄论“国考”的是与非,如果一个行业、一种职业受追捧到热得畸形的程度,其中必有不当之处。我们有必要对考公务员热进行冷思考,如果社会保障足够完善,人们有足够的安全感,还会争先恐后地期望工作稳定吗?事实上,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多样的选择,但对未来的不可预期导致越来越多的人考公务员。
公务员热是当前社会心态的折射,公务员的待遇虽然谈不上优厚,但职业的稳定性和高保障性是任何职业无法比拟的。从职业功能看,公务员作为公权力的具体操作者和执行者,其通过政策制定来左右社会发展的职业功能,让其他任何“私权职业”都望尘莫及。好职业人人趋之若鹜,公务员是目前国内压力最小、待遇最好、日子过得最安稳的好职业之一,难怪“国考”持续高烧不退。
亨廷顿认为,和政治关系最为密切的现代化各层面可以概括为社会动员和经济发展。前者是一个过程,通过它,人民转而选择新的社交格局和行为方式。后者是指整个社会经济活动和产品的增长。随着社会动员和经济发展,传统社会集团获得了政治参与的意识,新兴社会集团更是不断提出自己的新的政治要求。公民热心参政议政是好事,但倘若将参政议政等同于从事公务员职业,片面的迷恋如“收入稳定”、“社会地位高”、“福利好”和“工作压力小”的优越性,显然不利于政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越来越多的人想求安稳,这种状况不正常但情有可原,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但需要指出,公务员竞争机制、淘汰机制的缺失或形同虚设,以及不正常的压力最小、待遇最好、日子过得最安稳,倒是迫切需要关注并解决的。
破解过度迷恋公务员的弊端,首先要加大政府社会管理的力度,关键是打破公务员的“铁饭碗”,实现社会保障、保险的一体化和公平化,建立运转顺畅的公务员辞退机制,让公务员队伍能进,而且真正实现能出。其次,要引导人们更多地加入到经济建设的组织中去。换言之,政府应该使各职业处于一个平等地位,而不是公共部门的优势地位或强势地位。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火爆公务员考试催生“考碗族” 走近金银铜铁碗
山西日报24日报道 近年来,持续火爆升温的公务员考试催生出了一个特别的族群——“考碗族”,考上中央国家机关一级的被称为 “金饭碗”,直辖市、省级的是“银饭碗”,往下依次是“铜饭碗”“铁饭碗”。
就业艰难
笔者身边不乏考公务员的朋友。为何要一门心思地考公务员?朋友这样回答:“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大,能找到对口的工作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用人单位大都要求有工作经验,我刚毕业哪来的工作经验?所以考公务员也是无奈之举。”甚至有朋友这样认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在家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去参加考试,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一边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一边就业岗位增长缓慢,教育与就业市场需求不吻合、薪水与预期的相差较大、“经验准入”门槛过高,这些都是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因素。但较之这些外在的社会因素,造成大学毕业生难以找到合适工作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自身的心理原因。
初入社会就像小马过河,只有亲自尝试了,才知水的深浅。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拒绝使每个刚从象牙塔走出的莘莘学子们无所适从,来自社会的种种压力和竞争也让优越感十足的大学毕业生们发生了心态上的变化。各种对自我的否定打败了刚毕业时的信心,此后有人消沉在家待业,有人继续深造考研、出国,而更多的则选择了考公务员,希望可以通过考试来改变自己尴尬的处境。于是,在公务员考试的战场上涌现出一大批亟待改变命运的大学毕业生。
考试不易
家住太原市大营盘某宿舍的石惠,去年大学一毕业便着手准备公务员考试,问及为何报考公务员时,她说:“我学的就是行政专业,要想找对口的工作还是要报考公务员。再有,公务员的工作和收入都比较稳定,福利待遇好,一旦考上后半生都有了保障。”但是,即便在大学时每学期都拿奖学金的优等生也未必能考上。“公务员考的是一种综合能力,要求逻辑思维强、知识面广,专业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真是难呀。”参加过考试的石惠感慨着。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考公务员的一般有三类人,一是有关系背景的;二是在学校里是尖子生、学习刻苦的;三是纯属考着玩的。这三类人的心态都不一样,第一类不言而喻,信心大,底气足。第二类往往心里脆弱,承受不了社会竞争的激烈,想考取公务员寻求稳定。第三类人由于心情放松,没有压力,抓紧突击,说不定也会考上。
公务员职位特殊,在一般人眼里等于“保险柜”。可是,想要进这个“保险柜”真那么容易么?首先是招聘人数少,大多数职位都只招聘1人-2人,而报名者却还是趋之若鹜;其次是条件要求多,有要求专业的,有要求是党员的;再有就是公务员考试的程序是报名-笔试-面试-体检-政审-录用,真可谓层层选拔、环环相扣,不论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前功尽弃。庞大的报考人数加上严格的选拔制度,“考碗”难度可想而知。
理性对待
参加了两次公务员考试的李睿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对于公务员考试,一定要理性对待,大学毕业生考公务员是为了以后生活得更好,能实现自我价值。但不能为了考公务员而放弃原有的生活,该工作还是要工作,多在别的工作岗位积累经验对日后的考试也有一定的帮助。我参加过两次考试了,有一次只有2分之差,可我觉得这没什么,这次不行还有下次,考公务员只是证明自己能力的一种方式而已,要用一颗平常心对待考试,更不能急于求成。”
应届毕业生报考公务员,把这当做一次就业机会也未尝不可,但没必要把考公务员当做特定的选择。选择职业还是要对自身状况有个清楚的认识,通过综合评估来确定自己是否适当公务员。一些专家也认为“考碗族”一定要提前确立好自己的职业定位以及未来的规划,先看看自己是否适合 “考碗”这条路,再去全身心投入也为时不晚。(张琪)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