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大盘点:2010年中国苯乙烯市场报道
经济危机笼罩国内苯乙烯市场难独善其身
2009年10月美国爆发的金融风暴全面升级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全球各经济体不同程度的受到牵连。中国苯乙烯市场作为整体大宗化工品市场的组成部分之一,很难在这次经济浩劫中独善其身。从危机爆发开始到年底,国内苯乙烯市场价格惨遭腰斩之痛,价格从10800-10825元/吨(张家港出罐)水平一路下行至4250-4350元/吨(张家港出罐)的年度最低点,同时也几乎刷新了21世纪以来的历史最低点。
从金融、经济危机中剖析出促使苯乙烯市场产生下行的因素,其关键词可总结为成本、供需、经济环境以及信心。
成本因素:10月来金融风暴全面升级,如釜底抽薪般给全球经济笼上阴影,与世界经济密切相关的原油价格出现跳水式下行,WTI价格自7月3日的历史高位145.29美元/桶一度跌近40美元/桶。石化产业链成本随着油价的下跌整体下调,石脑油、纯苯及乙烯纷纷刷新近年低位,苯乙烯成本随之下降。
供需因素:延续多年的苯乙烯需求欣欣向荣景象在2008年经济危机中戛然而止。经济危机重灾区的欧美经济体整体需求状态滑坡,中国对欧美市场出口全面萎缩,国内需求也在飘摇的经济环境中表现低迷。引申至对苯乙烯下游相关产品——ABS、PS、EPS、UPR、SBL产业的负面影响分别因家电、日用品、房产、汽车等领域需求的萎缩而全面呈现。而供应方面,在跌势迅猛的10月,中间商及下游工厂惶恐之下,采购兴趣低迷,最终包括生产企业以及港口现货库存瞬间激增,降价促销成为无奈之举,并一度形成了恶性循环。上半年的高油价、高成本已致使部分苯乙烯生产企业亏损严重,部分非一体化装置最终不堪重负而停车应对,而部分一体化装置则史无前例的调降开工以缓解库存压力,同时采取新的结算方式促进销售。整体供需状态受到弱势需求的拖累而供应被迫下调,直至巨幅下跌末期,市场最终在低供需状态下形成弱势平衡,价格陷入漫长无期的底部窄幅盘整中。
经济环境:国际金融危机中的韩国经济一度岌岌可危,韩元对美元大幅度贬值,引发韩商积极推动出口回收美元,最终进口苯乙烯市场充斥韩国货物,且价格松动明显,内外盘结束持续近10个月的倒挂,顺挂行情下进口货物大量涌入,迫使国内市场价格跟跌。而国内金融市场也在这场危机中遭受重创,沪指一度跌破1800点,不少企业或个人资金瞬间缩水,苯乙烯市场参与者也不少涉猎其中。对于苯乙烯产业链相关企业也有因资金链问题而生产陷入困境。资金紧张情况一度成为困扰部分企业操作的绊脚石,也是市场下跌行情中的负面影响因素之一。
市场信心:突如其来的风暴使得多数市场参与者措不及防,在自原料至下游市场的一片愁云惨雾之中,市场参与者信心严重受挫,买涨不买跌心态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一段时期内无量空跌的趋势。
2008年是世界金融、经济的严冬,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于苯乙烯市场同样寒风凛冽,成本的支撑至今苍白无力,供需的基本面弱势难见改善,经济环境、市场信心何日重塑,希望这个市场的春天不太遥远。
延期结算方式在国内苯乙烯生产企业盛行
黑色十月不仅给国际金融市场蒙上阴影,也给国内不少实体经济领域带来巨大的影响。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6-18 11:28:16编辑过]